|
优加小课堂‖珍惜孩子的每一次犯错机会听众朋友们大家好!欢迎收听本期的优加小课堂我是您的好朋友小优,在本期的课程当中我们将为大家带来珍惜孩子的每一次犯错机会,因为犯错误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时机。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羞愧。其实我们都不完美。我们需要达成的是,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对“不完美”的信念。这是最令人鼓舞的观念之一,也是我们在社会中最难达成的观念之一。2016年教育学博士简.尼尔森的女儿玛丽在教育论坛上分享了一句话听来,十分受用,“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,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”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,可是每个人都在这样要求自己和别人-尤其是对待孩子。 闭上眼睛,想一想您小时候犯错误时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的讯息。那是些什么讯息呢?你或许想把他们写下来。当您犯错时,您得到的讯息是不是愚蠢、无能、坏蛋、没出息、木头人?再闭上眼睛,想想某次因为犯错而遭到的训斥。您当时是怎么想自己的呢?未来要怎么办?记住,你当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决定;但当你回过头去看时,就会茅塞顿开。有些人甚至会完全的否定自己无能无力,一无是处。另一些人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完美而受到羞辱,从而决定不再分析风险。正如上面提到过的那样,太多的孩子决定变成个“讨好者”,以他们的自尊为代价去取悦大人。另外还有一些孩子会掩盖自己的错误,并且想尽办法避免被抓到。这是能鼓励孩子发展有价值的人生技能的讯息和决定吗?当然不是。 当父母和老师们就孩子的错误传达给孩子的负面讯息时,他们常常是好意。他们是在试图激励孩子“为了自己好”而做得更好些。有那么多的养育方法和教育方法是建立在“让孩子害怕”之上的。成年人担心,如果他们不“使”孩子做的更好,他们就没有尽职尽责。太多的人担心邻居会怎么想,而不是孩子能从犯错中学到什么。另外很多大人们担心,如果不让孩子感到充满恐惧和羞辱,孩子就永远不会做得更好。大多数人的担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—并且担心如果他们不让孩子遭到责难、羞辱和痛苦,就是在娇纵孩子。大人往往会以对孩子更多的控制来掩饰自己的担心。 其实,还有其他办法—不是娇纵,而且不需要以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为代价—能真正激励孩子做得更好。那就是,我们自己要学会、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。要是我们能够听见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该有多好:“你犯了一个错误,太好了!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?”在孩子犯得大多数错误中,我们都难辞其咎。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且鼓励他们。我们常常会激起孩子的逆反,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。我们要做勇于接受“不完美”的榜样,以便于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。 在这里我们提到三个矫正错误的工具一、承认“我犯了一个错误”二、和好“我向你道歉”三、解决“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”当我们把犯错误看做成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,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。如果我们把犯错误堪称是一件坏事,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,感到灰心,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、推托、轻言判断或是好评。另一方面,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,承认错误就变成了一次让人们兴奋的探索。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。一个9岁的孩子,父亲是位音乐家,从小教他拉小提琴。有一天孩子自己在家,拉了一会儿琴,觉得有些无聊,于是拿着琴弓在墙上敲着玩。敲到一个地方时,他发现这里发出的声音跟别处不一样,好像敲小鼓一样,咚咚地响。于是,他饶有兴趣地打着节奏敲呀敲,一个不小心,墙壁竟然破了个洞,那是装修时墙纸下留下的一个不小的窟窿。孩子特别内疚,也怕脾气不好的父母发现后责骂自己,于是就没敢对父母说。期望有一天父母看到了,以为墙自己破的,修好就没事了。 然而,他的父母忙于工作,过了一个多星期竟然都没发现墙壁的破损。到了第十天时,孩子再也熬不住了,这件事一直压在心头,让他提心吊胆特别难受,这就好象姜昆讲的相声,“小青年回来晚了,象往常一样摔了一只鞋子,突然想起楼下的老大爷,于是,另一只没有摔而是轻轻放下,结果老大爷提心吊胆过了一夜。”那天,孩子抱着爸爸的裤脚一阵大哭,抽抽噎噎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爸爸。爸爸觉得孩子很可怜,感觉自己对孩子强制和压迫太多,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孩子竟然怕成这样,因此很是内疚,很久才回过神来,对孩子说:“没事儿,儿子,一会儿我把它糊上,你以后别敲墙就是了。” 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责任意识其实并不困难,父母们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: 更多详细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 犯错 引导孩子 鼓励孩子 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
文章分类:
课程
|